世界上不同种族的采珠史与他们的文化同样悠久。追溯起来,天然珍珠的采撷史至少已达数千年之久。
老外自古爱珍珠
埃及人、波斯人及印度人都对珍珠有着浓厚的兴趣。古罗马人也对珍珠情有独钟,他们往往通过各种途径从波斯湾地区购回珍珠。由于珍珠难得,价值昂贵,佩戴珍珠便成为古罗马权贵身份的象征。
印度人对珍珠的喜好更是数千年之前的事。印度南部的印度洋浅海水域是优质珍珠的原产地,印度人早在四千年之前就已知道珍珠的华贵,无论是佛学经典上还是古印度的文化典籍上,有关珍珠的记载比比皆是。古印度的《法华经》、《阿弥陀经》就记载说,珍珠是“佛家七宝”之一。
西欧人喜好珍珠则是公元之后的事,而西欧珍珠时代的到来则在十五世纪之后。1530年之后,欧洲许多国家开始为珍珠立法,规定人们必须按照社会地位及身份等级佩戴珍珠。于是,珍珠开始像其他贵重的宝石一样,成为贵族男女炫耀财富与地位的标识。
丰富多彩的中国珍珠文化
中国的珍珠史始写于6000年前的大禹时代。据《海史?后记》记载,公元前约4000年,中国传说中五帝之一的大禹定“南海鱼草、珠玑大贝”为贡 品。根据大禹的生活区域分析,当时的南海应该在今天的江南地区,珠玑与诸暨谐音,今天的珍珠之乡诸暨,或许就可能是文字记载中最早的产珠区。
此后的一千余年中,有关珍珠的记载更是不绝于经传,留传后世的《诗经》、《山海经》、《尔雅》、《管子》、《周易》等,都有对珍珠的描述。
自秦汉以来,珍珠饰品更是迅速普及,帝王将相、达官贵人无不以珍珠装饰为荣,于是捕珠业开始兴起,许多渔人甚至以捕珠为生。
悠久的珍珠历史,也孕育着丰富多彩的珍珠文化。在各类史书和民间传说中流传着众多有关珍珠的记载和传说,他们和珍珠一样,是中华文明的绮丽瑰宝。而有关珍珠的传说,莫过于“中国珍珠之乡”诸暨流传的“明珠射体孕珍珠”故事。
相传在素有珍珠之乡美称的浙江诸暨,珍珠与中国古代美女西施浑然一体。相传,月亮女神嫦娥拥有一颗巨大的珍珠。她十分珍爱它,时常带在身边,只在外出时让五彩金鸡守护。一天,嫦娥和吴刚溜到桂花树下私会,又将珍珠留给五彩金鸡。金鸡便像平日一样,将珍珠抛来抛去,把玩起来。也该这天有事,金鸡玩得兴起,结果用力过猛,珍珠一下子弹出月宫,直落九霄云下,掉进浙江诸暨的浣纱溪里。金鸡大惊失色,振翅飞出月宫,紧追出来。没有想到的是,这珍珠原来也是有灵性的。看到此地风景迷人,远胜寒冷的月宫,她死也不肯回去。眼见金鸡追来,珍珠无处可逃,忽见溪边有一妇人浣纱,它情急生智,一下子跳出水面,径直飞入妇人的口里。金鸡飞来,站在苎萝山头,怎么也找不到珍珠,只好长叫数声,回月宫受罚。妇人回到家中,当即怀下身孕,十六个月后生下一女,就是历史上的西施。